化学名称】2-环己基甲酰基-1,2,3,6,7,11b-六氢-4H-吡嗪并[2,1-α]异喹啉-4-酮 【中文名】吡喹酮 【CAS NO】55268-74-1 【质量标准】USP34/CPV2010 【性状】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;味苦。 【药理作用】: 1、药效学 吡喹酮是较理想的新型广谱抗绦虫和抗血吸虫药,目前广泛用于世界各国。吡喹酮能是宿主体内血吸虫(包括日本分体血吸虫、曼式分体血吸虫、埃及分体血吸虫)向肝脏移动,并在肝组织中死亡。此外,对大多数绦虫及未成熟虫体均有良效。加之,对动物毒性极小,是较理想的抗寄生虫药物。 有实验证实,吡喹酮能被绦虫和吸虫迅速吸收,首先使寄生虫发生瞬间的强直性收缩,然后使合胞体外皮迅速形成空泡,并逐渐扩大,最终表皮糜烂,终至溶解。当试管内药物浓度达到治疗血清浓度(约0.3μg/ml)后30s即发生上述现象,但在体内则需15min。 皮层的空泡形成,绦虫进发生于虫体前端部位,而吸虫则发生于全部体表外皮,空泡形成只发生于合胞体层,随时间延长而扩大病变范围。皮层破坏后,影响虫体吸收与排泄功能,更重要的是其体表抗原暴露,从而易遭受宿主免疫攻击,促使虫体死亡。 除上述原发性变化外,吡喹酮还能引起继发性作用,使虫体表膜去极化,皮层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,以致葡萄糖的摄取受阻,内源性糖原耗竭。此外,吡喹酮尚可抑制虫体的核酸与蛋白质合成。 2、药动学 多种动物应用吡喹酮的研究表明:内服后几乎全部迅速由消化道吸收。血药峰值时间:犬为0.5~2h,绵羊约为2h。吸收后药物广泛分布于所有组织器官,其中以肝、肾最高,甚至能透过血脑屏障,且能进入犬的胆汁。吡喹酮在动物组织器官内的广泛分布,奠定了对寄生虫宿主各器官内(肌内、脑、腹膜腔、胆管和小肠)的绦虫幼虫和成虫的有效杀灭作用的基础。 吡喹酮主要在肝脏中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的单羟化或多羟化代谢物,主要经尿排泄。极少量(犬为0.3%,绵羊为0.1%)原型药物从尿和粪便排泄。以同样剂量肌内或皮下注射,血浆中药物浓度维持时间更长。内服给药的半衰期分别为:黄牛7.7h,羊2.5h,猪1.1h,犬约3h,兔3.5h。 【适用症】本品为广谱抗吸虫和绦虫药物。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、华支睾吸虫病、肺吸虫病、姜片虫病以及绦虫病和囊虫病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吡喹酮片 内服:一次量,每1kg体重,牛、羊、猪10~35mg;犬、猫2.5~5mg;禽10~20mg。 吡喹酮粉 内服:一次量,每1kg体重,牛、羊、猪10~35mg;犬、猫2.5~5mg。 吡喹酮预混剂(水产用) 拌饵投喂:一次量,每1kg体重,鱼0.05~0.1g,每3~4日1次,连用3天。 【注意事项】1、本品毒性虽极低,但高剂量偶可使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。治疗血吸虫病时,个别牛会出现体温升高,肌震颤和瘤胃臌胀等现象。 2、大剂量皮下注射时,有时会出现局部刺激反应。犬、猫出现的全身反应(发生率为10%)为疼痛、呕吐、下痢、流涎、无力、昏睡等现象,但多能耐过。 【含量】≥98%
此信息由河南慧锦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分享企业地址:http://www.shouy120.com/zt_zs_show.asp?id=4172
|